前几天看《茉莉花开》。太平实了,平实的没有话说。不知道说什么好。但是会写文章的人总能于无语中流出文字来,比如洁尘。我也是这么想的,可是我不会这么写——不激动我就不会写字。
也许我已然高估了自己。据心理学讲人们容易受后见之明偏见的影响,即当你知道了某一事件的既定结果时,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对事件的预测能力。也许我事先并没有这么多思考,看了洁尘的文章后,我以为我其实也都想到了。
闲话之《茉莉花开》
作者:洁尘
昨天看《茉莉花开》。
侯咏的这部片子拍了好久了,一直未能公映,有传闻说是审查未过。后来又说是投资方扯经的缘故。
总之吊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胃口了。
看了,无甚惊喜。这么说吧,可以看一看,但事先不要抱什么希望。
影片画面不错,挺漂亮的。但凡摄影师出身的导演,几乎都有这个优点。候咏也是。
三段式的故事,故事框架是不错的。是根据苏童的《妇女生活》改编的。
三代女人,茉、莉、花,都是章子怡演的。陈冲演母亲或者外婆。影片可能想表述一种女性命运中的宿命意味,但改编后讲述的故事本身还是显得仓促简陋了。章子怡的三个角色基本无甚区别,只在外观上做了一点处理,比如茉的旗袍、卷发,莉额头上的红记,然后是花的眼镜。其实,章子怡和陈冲都看得出来演得很卖力,但角色本身空间变化不大,让她们也无从发挥。
最糟糕的是影片处理的那三代男人。姜文和刘烨的角色实在是太苍白了。姜文演得很油。他这些年的角色,给人感觉都是友情客串,他也相当不用心,似乎他只要露了脸,就是给了影片也给了观众面子了。刘烨只是呆头呆脑地出了几个镜头,说了几句话而已。感觉上陆毅还比较认真,可惜陆毅的戏实在很差劲,他永远都是那个样子;而且,他长得好胖,成名时肖童那个角色俊美忧郁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了。
当然,我觉得这些男性角色糟糕的原因主要还是要归罪于剧本和导演。
很明显,这是一部女性电影,也就是说,把女性作为主体叙述对象的电影;但是,把男性角色处理得这么潦草这么符号化,当然也会连累到女性角色的单薄。最后一个可能长达一分钟(我估计的)的长镜头是章子怡获得新生一般地又是流泪又是微笑,真是莫名其妙。我关机,内心波澜不兴。我想了想,对这部片子,我不讨厌也不喜欢,它从头到尾都没有打动我。
很是有点惆怅地说,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激动人心的华语电影了!
我买的那张盗版碟质量实在太差——电影里的人先说话,过好一会儿才听到声音,或者是先听到声音,然后他们才讲话,所以没看下去。呵呵。那个制作盗版碟的真不敬业,浪费了我5块钱。讨厌。
嗬嗬,我那张也不能唇同步,不过还不是太过分,坚持看完了。只是在我电脑上那个播放器演到花暴雨夜在街头生孩子那儿,我正和雨声一起哭得哗啦哗啦的呢,完了,显示到头了,演不动了。我气得大骂盗没有道。
第二天在勇勇电脑上又完整的看了结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