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刻看《挪威的森林》也是无价的

attachments/201110/31_173017_norwegian20wood20jp20poster2001.jpg

  许多年后,当我读完《挪威的森林》时,我仍然记得大学里的某一天,隔壁宿舍的张钰明同学站在我的床前,诧异地对我说:你竟然没读过《挪威的森林》!

  不知道为什么,后来也一直没有读这本书。一直到前几天看了电影《挪威的森林》,才下载了小说来看。现在想想,应该听钰明同学的话,早点看这本书,因为它是纯写青春的一个故事。

  而现在青春已经结束了,再看这个,想法应该和以前不一样吧。或者应该说,在某个时间点上遇到某个人或做了某件事,而产生的某个感觉或某个想法,是瞬间的,也是唯一的,是不可模拟的,也是无法复制的。所以又可以说,每一个瞬间都是无价的,又因为无规律可循,所以也应该被视为天赐之物。

  ——怎么样,上面这一段的语气有点像村上春树吧?他就喜欢通过他笔下人物的嘴巴胡说八道一些貌似其然的道理,细想是没什么用的,但那正是符合青春少年的口吻,也是青春少年无用的思维。顺着上面那段话的说法,也可以说:此刻看《挪威的森林》也是无价的。

  正在读或刚读完他的书,就会不自觉地用他的口气说话。这正是一个作家了不起的地方,这说明他是一个有语言风格的作家,看了鲁迅张爱玲纳博科夫杜拉斯也会有这样的效果。

  其实至今为止,我除了刚看过《挪威的森林》,就只细看过《东京奇谭集》而已。其他的书只是略翻,比如《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》。《海边的卡夫卡》我只看到前几页那个地方。也没有其他的原因,就是因为懒,或者是没适应他的独特语言风格。现在却偏偏要趁着还没读过多少他的书,要来议论议论他,因为我的经验是:对于精读过又很喜欢的好作家,往往是欲说还休的,因为知道TA太浩瀚了,哪怕看过TA所有作品也只是管中窥豹只知一斑——需要拥有更多知识涵养才能来说TA。而偏偏是只看过只鳞片爪的那种情况,才敢议论,因为尚未知道TA有多丰富,心里不觉得羞愧和害怕,无知者无畏。

  很多作家靠热血写作,所以有所谓井喷期,过了那时期,就算可以继续写,也是不断重复TA自己。村上春树不是那种,他是靠理性写作,所以他能够讲不同的故事,也能转换风格。他是一个跑着马拉松的写作人,也是一个写着小说的马拉松运动员。可以想象,他能够写到100岁,也不觉得写作侵蚀了他的骨血生命,反而写作如每日一丸的营养胶囊一样让他锻炼体魄和大脑,充实心灵。英国作家毛姆也是这样的人,但我不喜欢毛姆。毛姆给人感觉刻薄世故,因为聪明,就高度运用聪明。村上春树是个用文字给人好感的人,淡漠清远,又有温暖谦和气息,而且非常国际化。他是十足的技巧家,却能同时第一时间给人这样一种感觉:他是个天才,而且是那种不自觉的天才。是不自觉的天才,或者是顶得住万民膜拜而淡定自若的那种天才。他有一种徘徊在装与不装、似装非装之间的气质,那是村上春树的精髓,也正是他贩卖之物的灵魂。

  我最喜欢的当然是《东京奇谭集》这本书,那里面的五个故事非常独特而神秘,关于潜意识之类的东西,虽然说不出什么感想之类,但其中所蕴含的技巧给我很大启发。《挪威的森林》的技巧跟那本书是没法比的,但作为畅销且长效的一本书,当然很难让人失望,我也很喜欢它。有过青春的人都会有所触动。

  《挪威的森林》并不是我们青春的回忆,而是提供了对青春的回忆,或者说至少提供了一些方法,修正润色记忆的方法,又或者是仅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甚合我们心意的气氛。它不是印证了我们的青春,而是印证了我们对青春的幻想。我们对青春有什么幻想?一,远离父母;二,财政自由;三,性自由;四,拥有爱情;五,有朋友自杀。

  书中所涉及的性很自由,却绝不猥琐,无论上了多少不同的床,个个儿都干干净净的,姑娘别具一格,小伙另有心事。当然这和现实是某种程度上相背的。现实是:古今中外的少年少女无论有没有享受到性自由,都无法摆脱道德、社会规范或是什么其它东西的桎梏。什么都没做,固然是因为被禁锢了。做了,却进入被束缚的另一个阶段:就算不是外界的束缚,也是由性关系而生长出的新的人际关系的束缚——比如没上床前是一种关系,上了床则是另一种关系——是无法不受束缚的。在这个青春故事里,性与文化相剥离,爱情与生活相剥离,幸福和财富相剥离,青春的人们生活在无文化藩篱的国际化地平面上,青春的人和事都笼罩在一种云淡风轻的气质之中,模拟着史前人类状态,演习着青春的乌托邦。

  那些对小说《挪威的森林》怀着深深感情的人无法接纳越南导演陈英雄的电影版《挪威的森林》,不仅因为这个故事里已经渗入太多他们自己的故事,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离了,而且因为艺术形式的转换泰半会造成大量讯息的损耗和情感的流失,甚至最终导致变形。但幸好我是先看了电影才去看小说的,而且我根本对村上春树也谈不上任何感情,又是在这么大年纪时才看,所以能够就着电影本身看电影。也有忧心忡忡的村上粉丝对有个问题表示非常忧虑,那就是他们认为:读过小说《挪》的人一定觉得电影《挪》不够好,而没读过小说的人一定不能理解电影里的人物的情感。我倒是真的非常喜欢那电影,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就理解了人物的情感——当然和他们理解的不同,而且照他们看,也一定不足。不过幸好人类早就发明了“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这样万金油的话,所以我也可以腆着脸说:我理解了他们的情感。

  陈英雄作为热带的导演的一个特点就是:光影效果非常美。当然你也可以说那太像越南了。但日本其实也有太阳的不是么?电影比起小说固然有浅薄之处,但也在有些地方却依靠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,表现得更生动有力。我之所以觉得理解了直子和绿子这两位女主角的情感,就是因为导演给了我很多暗示。当直子出现时,背景总是大自然:从少女时代的农场风光,在东京总是疾步在森森的树木草林之间,后来在大山深处的疗养院(那夏的长草,冬的雪原),最后用天边海角的崖石海浪来祭奠她的死。她是吊在一棵原野上的大树上死的,树叶在上面生长,草在脚下成长,她就像生于斯长于斯那样自然。我觉得导演就是理解她是一名自然之女,因为她至死不改初衷,像婴儿一般纯真和柔弱,拒绝成熟、健康和坚强,生命给她以锐痛,她便以锐痛呈还。而绿子就是生活之女。人生给她的苦难,使她成熟、独立、锐利和坚硬,也是她变得和其他女孩不一样和更有趣的原因。她有能力料理人生:无论是葬礼,还是爱情。所以影片给她的背景一直是现实人生的背景:室内,城市,酒吧,咖啡馆,校园和医院。那个演员有略带疲惫和世故的美丽的笑容,

6条评论

  1. 山海经

    写出来都那么生动,真难想象作者阅读时的快乐与感动,无论你有多好的口才,总有你说不尽的地方吧?真是一篇好书评,让人想去看看《挪威的森林》。

  2. jarka

    看完你的书评和影评,我终于明白我为何看不了村上春树的书了,因为其实我是个没有青春期的人。

  3. jarka

    觉得导演就是理解她是一名自然之女,因为她至死不改初衷,像婴儿一般纯真和柔弱,拒绝成熟、健康和坚强,生命给她以锐痛,她便以锐痛呈还。

    这部分完全不是我的趣味,我大概不会喜欢。

    而绿子就是生活之女。人生给她的苦难,使她成熟、独立、锐利和坚硬,也是她变得和其他女孩不一样和更有趣的原因。她有能力料理人生:无论是葬礼,还是爱情。

    这部分我应该会喜欢。

  4. 飞燕

    Jarka 张三小姐,你没青春期哦……参照一般人群,你反而是一直在青春期吧。
    我看你的博客也很赞叹,最近的“素描村里人”系列,我本来想过写这些人的,但没写出来……好了,我们2个人终于成了互博互粉互吹捧互水军的嫌疑人了……哎呀真不好意思 [confused]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