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人海中与一个人相逢,彼此默默地说一句:“噢,原来你也在上海。”
就是这个人,他对我说:“我可以肯定,徐静蕾是个抑郁症患者。第一,她这么年轻就有颈椎病和胃病,人的身体最受情绪影响的三个地方是心脏、胃和颈椎;第二,她脸色不好,有化妆无法掩饰的黑眼圈和眼袋,直指她的睡眠情况;第三,她这样一个小女子去做电影导演,克服了太多现实的困难,一定有她内心的巨大的原动力,电影工作者悲观绝望主义者偏多;第四,她曾公开在媒体面前承认她的不快乐。”
第一次见面是在徐家汇,我们在徐家汇吃了饭,在思考乐美罗城店逛了5分钟,他买下了我指给他看的一本精装本《小王子》。后来他把我带到淮海路,迎面而来的是传说中的国泰电影院,嘉嘉应该记得小寒和她爸爸、她爸爸和绫卿相继在此约会过。我们进去未找到好电影,出来在淮海路上走过,走过。
他说:“你喜欢张爱玲,应该知道她怎么写这条路吧?”我说她并未写过。他说:“我不信。”又说:“你知道这条路在旧上海叫什么吗?”——霞飞路。是的,她写过,她走过,和炎樱,和苏青。
第二次见面,他告诉他的童年少年经历。他在皖西南的山里长大,他的那些岁月让我想起凤凰城里的小小沈从文:半夜步行去镇上买锅,路上遇到狗,相约谁也不跑的四个伙伴二话不说,撒腿就跑,锅买回后,没有敢到农民家去抓鸡,煮了一锅饭,米放得太多,盖也盖不住地涨出来,用煤油烧的,没有人敢吃;四个人推牌九,累了便四人睡一床,谈起自己喜欢的女孩子;宿舍靠山,便在靠山的墙上挖了一个洞,从此再也不走学校大门,都从洞里爬进爬出,冬天,风呼呼地从洞里钻进来……
他告诉我:“我是中度抑郁症患者。我没有吃药。我把我自己治好了。”为了都是中度抑郁症患者,我们干了杯。
他告诉我徐静蕾的笑容里有忧郁。这个小女子不快乐。
我们一样喜欢电影。他可以背出《东邪西毒》和《霸王别姬》的所有台词。
他喜欢《百年孤独》,和我喜欢《红楼梦》一样,可以翻开一页,就读下去。世界上最悲哀的两本书,东方的《红楼梦》,西方的《百年孤独》。他在我的怂恿下开始翻译马尔克斯的自传,至今没有中文版。
他对我说:“飞燕,不要去读《百年孤独》。不要去看艺术电影,那种痛苦的幸福的事情。做个张柏芝那样的女子吧,不要像徐静蕾。”
[img]attachments/200509/09_163453_u246p112dt20050831165414.jpg[/img]
[img]attachments/200509/09_163504_u246p112dt20050831171051.jpg[/img]
[img]attachments/200509/09_163513_u246p112dt20050831171330.jpg[/img]
一直梦想有个人对我说,你来了。然后我也对他说,是的,我来了。飞燕,既然这样一个人已经出现,还犹豫什么。
我也不想犹豫。但是两个抑郁症患者的生活……?有两个朋友(一男一女)相继对我说:“你需要一个淡化你的感受的人。”又有两个男人相继对我说:“太关注你精神世界的男人很难做好你的丈夫。”
徐静蕾,我也喜欢徐静蕾。
记得《心经》里的小寒,与国泰电影院,与霞飞路……
我每天呆呆看着窗外这座灰蒙蒙的城市,严格来说,我并没有深入它,我只是打个擦边球,住在郊区,远远的凝视。睡梦中永远有车辆的轰鸣,轰轰叫着融进神经线,著名的沙尘暴永远不会停息,出门永远灰头土脸……我不爱它,我也不讨厌它。上海是传奇,这里就是正史,虽然如今历史处处模糊。我告诉自己,不要有心经,不要不快乐。我曾经有一座房子,而且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,但是那时侯不快乐。我在梦里忽然醒来,猛的坐起,真真的呢喃:不是梦不是梦,现在的生活不是梦,一切都是真的,快乐是真的,不快乐也是真的。一身冷汗。
我看过《百年孤独》,看过两页。。。 [cool]
两个抑郁症的人在一起就不抑郁了,真的。